在文山市小街镇的群山深处,有一位“90”后人大代表,她的故事就像一部生动的乡村振兴赞歌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。
熊家精,一位生长于马关苗寨的苗家女子,投身异乡农村工作十余载,始终坚守在最基层。特别是2021年当选文山市人大代表后,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初心使命,她紧紧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,提出代表建议10余件,积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,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。
乡村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改善,但每当雨季,面对地势陡峭狭窄、路面坑洼、车马难行的进村道路,熊家精看在眼里,急在心上。前来考察的外地企业和种植合作社,皆因交通不便而转投他处,严重制约村寨产业发展。
麻栗寨村委会岩脚村村小组长王加林回忆道:“以前的泥巴路坑坑洼洼的,下雨的话车都难得开进来,村民种点农产品也难拉出去,村子穷得一屁股两肋巴,娶回来的媳妇看见村里的情况都吓跑了,年轻人也全部外出打工。”
为了修好路,熊家精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、驻村工作队,从偏远山乡到文山市区,从镇政府到市人大、市政协、到州政府、州人大......一家一家去反映、争取支持。文山市启动农村公路建设三年大会战以来,麻栗寨村大力发扬“西畴精神”,多方筹措水泥等物资300余吨,动员群众自筹资金16万元、投工投劳3000余人次,完成道路硬化4条11.5公里,安装生命防护栏1.8公里,共投入资金约450余万元,其中仅熊家精个人就向州人民政府领导争取到筑路资金40万元。
“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非常好,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,大家出行很方便,栽种的农产品也可以运出去卖,日子越过越红火了”麻栗寨村委会东瓜林村村民杨有福高兴地说。
熊家精觉得村里要想发展,产业也要转型升级。而麻栗寨村委会经济基础薄弱、种植模式单一长期制约农民增收,熊家精扎进田间地头了解土地要素情况,结合当地气候条件,因地制宜引进产业。为打消农户顾虑,她带头试种水果、探索销路,有了成效才向农户推广。3年来,在她的带动下,麻栗寨村委会通过引进企业、农户自发等方式发展种植万寿菊、砂仁、百香果、辣椒等近6000亩,解决了群众务工难的问题,实现了生态、经济两相兼顾,产业从无到有、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弱到强的转变。农户年人均收入从脱贫攻坚前的不足1000元增长到如今的20000余元,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她的努力,让乡亲们出行更便利,也让苗乡的农产品得以走出大山,走向市场,为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增长,同时,畅通了那么果河两岸少数民族群众世代期盼的互联互通之路。
“自从我到麻栗寨村委会工作,并成为一名人大代表,始终坚持群众盼望什么、我们就干什么。也许多年后,麻栗寨的群众回想起我,说熊家精在麻栗寨做了一件事,就是把走出大山的路修好,那我就无怨无悔了”熊家精铿锵有力地说。
熊家精扎根农村、服务群众的故事,就像一粒种子,播撒在壮乡苗岭的土地上,生根发芽。无数熊家精式的基层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证明了“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”,诠释了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庄严承诺。
责编:沈静娴 主编:陈丹 签审:潘海江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